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

2021-07-19 15:55宣传统战部

1.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通俗的说就是吃出的病。按致病因素分类,包括化学性的(农药、亚硝酸盐、真菌毒素等)、生物性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毒动植物的(霉变甘蔗、河豚鱼)及毒蘑菇等。而多数的食源性疾病是由于吃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所致。

2. 为什么它是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

食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时刻威胁人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次感染食源性疾病。如美国估计每年约有4800万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其中12.8万人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

在我国,威胁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同样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常见的微生物食物中毒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等。

3. 主动监测、加强预防——政府在行动

对于这个头号敌人,我国建立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和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通过这些系统和网络,我们能够了解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趋势,评估发生在不同地区的食源性疾病是否由同一种食品引起的,准确快速地对食品中的致病因素进行追踪溯源。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食品安全五要点”:

1. 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要洗手”可能您小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除此之外,做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

厨房用具要保持清洁,尤其是碗筷、刀、案板、抹布,不要让它们成了污染源。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家里养的宠物也尽量不要让它们到厨房溜达。

2. 做好生熟分开 

在储存、加工食品时,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

3. 烧熟煮透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制品。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肉和整鸡等,必须将大块食材彻底加热,才能将其内部的细菌全部杀死。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当彻底加热才安全。

4. 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70℃以上和4℃以下可以抑制大部分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 2 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 5℃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食材要新鲜,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变质的食材中可形成有毒的化学物质,要及时扔掉。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果蔬,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

 

哪些食物容易导致食源性疾病

除了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家庭还应防范以下常见的食物中毒或认识误区:

乌头:民间常用来制备药膳食品,含剧毒乌头碱,炮制不当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是我国有毒植物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家庭制备药膳食品一定要在中药师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作。

野菜:误采、误食、一次进食量过大或制作不当是引起野菜中毒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常见种类有化儿草、毒芹菜、蕨菜等。不采、不吃不认识的野菜、野果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土榨花生油:土榨花生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掺假和黄曲霉毒素污染。有些霉变是肉眼看不出来的,即使逐粒挑拣也无法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最好不要购买和食用来路不明的土榨花生油。

四季豆: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由于加热不彻底,没有完全破坏其含有的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多发生在家庭和集体食堂(特别是工地食堂)。四季豆中毒可防可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烧熟煮透,一次炒的量较大时,一定要翻炒均匀。

发芽土豆: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时,其含有的龙葵素含量就会增加,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土豆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就不能食用。发芽很少的土豆可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部分,切好后放水中泡半小时左右,可去除毒素。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

毒蘑菇:野生蘑菇中有毒和无毒的品种外观相似,肉眼鉴别困难。毒蘑菇的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多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无特效疗法。毒蘑菇中毒是我国引起死亡最多的一种食源性疾病。切记不可依靠颜色和颜值来分辨野生蘑菇是否有毒,要从根本上杜绝毒蘑菇中毒,不采不吃恐怕是最保险的办法。如果您生活的地区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俗,千万不要采食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